星速优配
据新华社报道,9月21日,英国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英国首相斯塔默当天发表视频声明说:“为了恢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对和平及‘两国方案’的希望,英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”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声明中说,加拿大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努力的一部分,旨在维护“两国方案”的可行性。澳大利亚政府发表公报称,澳大利亚与加拿大、英国一道承认巴勒斯坦国,旨在为“两国方案”注入新动力。当天,葡萄牙也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。据悉,在本届联合国大会期间,法国、马耳他、比利时和卢森堡也将承认巴勒斯坦国。此前在2024年5月,西班牙、挪威和爱尔兰已先行一步承认巴勒斯坦国。
欧洲国家“扎堆”承认巴勒斯坦国,既是出于对以色列和美国现行强硬中东政策的强烈不满,也是对国际社会认可的“两国方案”的集体维护和坚定支持。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是落实“两国方案”,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为基础,建立两个主权独立、和平共处的国家。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“两国方案”的有力支持,有助于推动这一方案的落实,为巴以和平进程提供新势能、创造新机遇,但是,鉴于以色列的坚决反对和美国的无原则偏袒,巴勒斯坦国从获国际广泛承认,到在被占领土上落实主权,道路仍然曲折漫长。
内外因素共促欧洲多国承认巴勒斯坦
欧洲国家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,彰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,是巴以惨烈冲突引发的后果之一,更是欧洲国家受国际、国内双重因素共同推动的产物。
其一,人道主义因素驱动。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军事行动造成严重的人道灾难。加沙地带的惨状,包括超6.5万人死亡、九成基础设施被毁、民众生活陷入绝境等,引起西方国家民众强烈不满和抗议,他们呼吁政府关注巴勒斯坦问题,采取措施缓解加沙人道危机。欧洲各国政府面临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,加快承认巴勒斯坦国,以回应民众诉求。
其二,推动和平进程的考量。国际社会普遍认为,“两国方案”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,而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落实“两国方案”的重要步骤之一。欧洲多国希望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向以色列施加压力,推动巴以双方重启和平谈判,实现巴以和平共存,从而为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作出贡献。
其三,国际舆论与共识的影响。联合国大会曾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,支持巴勒斯坦入联,赋予巴勒斯坦在联合国更多的权利,这显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。欧洲多国受到这种国际舆论和共识的影响星速优配,为了顺应历史潮流、与大多数国家保持一致,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。
其四,国内政治利益的权衡。对于一些欧洲国家来说,承认巴勒斯坦国符合其国内政治利益。例如,西班牙与许多阿拉伯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,承认巴勒斯坦国可以进一步巩固其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、提升其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。
巴勒斯坦国“梦想走进现实”的道路依然漫长
巴勒斯坦建国赢得了广泛同情和支持,但在领土完整、主权完整和外部掣肘等层面,仍面临彼此交织、难以逾越的障碍,它们共同制约着巴勒斯坦建国进程。
其一,被占领土碎片化,无统一强有力政府,也殊难获得主权认可。领土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是主权国家存在的核心物理前提,而巴勒斯坦的土地早已在以色列长期蚕食下支离破碎,丧失建国所需的领土根基。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,以色列逐步占领约旦河西岸、加沙地带等巴勒斯坦核心区域,通过“定居点扩张”“隔离墙建设”和“行政区划切割”三重手段,系统性破坏巴勒斯坦领土的完整性。土地碎片化导致巴勒斯坦无法形成统一的行政管辖、经济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,让“统一的巴勒斯坦国”沦为纸面意义上的空谈。
巴勒斯坦内部长期处于分裂状态,温和的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,强硬的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,双方因政治理念、权力分配分歧多次爆发冲突,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。同时,巴勒斯坦理论上仍处于《奥斯陆协议》约定的过渡自治,以色列不会单方面让巴勒斯坦拥有独立国家所必备的主权,包括出入境口岸控制权。
其二,以色列坚决反对。2024年7月,以色列议会以68票赞成、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提案,反对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,称此举将“对以色列及其公民构成生存威胁”。针对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举措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“巴勒斯坦国不会在约旦河西岸建立”,并且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称,“我们已将犹太和撒马利亚(指约旦河西岸)的犹太人定居点扩大了一倍,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,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。”同时,以色列通过实际行动蚕食巴勒斯坦领土,尤其是今年9月批准在战略要地“E1区”新建3401套定居点住房,旨在把约旦河西岸一分为二,进一步破坏巴勒斯坦领土的完整性。此外,以色列还控制着巴勒斯坦的水资源、电力供应等重要经济资源和对外贸易,限制巴勒斯坦的经济发展,使巴勒斯坦难以具备建国的经济基础。
其三,美国对以色列一边倒地偏袒。美国长期为以色列的扩张行为提供政治、军事与外交“三重保护伞”,阻挠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实现建国的前景,而且明确反对欧洲国家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。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近40亿美元军事援助,帮助其打造中东最强军力。同时,美国通过施压其他国家减少对巴勒斯坦的援助、阻挠巴勒斯坦加入国际组织等方式,持续削弱巴勒斯坦的国际话语权。
其四,阿拉伯世界支持乏力。巴勒斯坦建国不仅需要对抗以色列和美国的压力,还依赖外部支持与自身凝聚力,而阿拉伯世界的不团结使巴勒斯坦陷入“孤立无援”的困境。阿拉伯世界虽在名义上支持巴勒斯坦建国,但近两年部分阿拉伯国家在《亚伯拉罕协议》框架下越过巴勒斯坦问题直接与以色列媾和,减少了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与政治支持,甚至出于自身安全考虑,默许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,避免卷入巴以冲突。阿拉伯国家的“各自为战”让巴勒斯坦失去了最核心的区域支持力量,本应是“坚强后盾”的阿拉伯世界沦为“旁观者”。
巴勒斯坦正义事业艰难曲折
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,巴勒斯坦人民的持续苦难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。国际舆论普遍认为,以色列的占领和扩张政策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,侵犯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权利。基于国际人道主义和正义原则,国际社会呼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,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和建国权。目前,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约有四分之三已承认巴勒斯坦国,这表明巴勒斯坦建国是大势所趋、人心所向。
必须冷静地看到,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,为巴勒斯坦建国提供了有力的道义和舆论支持,但巴勒斯坦国由梦想走进现实,最终还得通过巴以和平谈判来解决。
(作者田仲福是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[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。作者马晓霖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、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。)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星速优配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